(乡)村镇规划
中国现有500多万个村庄和5万多个集镇,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较大,村镇规划工作要在全国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政策法令和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在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大环境下,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村镇群众生活质量?
(乡)村镇改造规划案
为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加强和规范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活动,改善村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城市规划法》、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搞好村镇规划,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找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避免盲目性,真正促进本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增加各级地税。
村镇规划管理应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的原则,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客观要求,是农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崇尚现代文明的迫切愿望,也是保护和节约耕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村(居)民建房 设计案
村庄社区配套工程进行人畜饮水工程、供电工程、道路工程及公共设施建设。
建筑材料:可就近在当地河道采取,数量满足工程需要,质量合乎要求。
建筑住宅设计原则:住宅设计应符合节能、节地、节水、节财和安全、适用、经济、为生计人居环境质量改善的基本要求;住宅建设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双拼式、连排式为主,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
设计方案:充分考虑通风、向阳等因素,移民住宅按坐北朝南设计,厨房、旱厕、仓储等其他用地可因地制宜,力求做到整洁美观。移民宅院大门应朝向巷路,以便出行。设计每户移民宅基地267m2(0.4亩)。移民住宅主要由院落和住房两部分组成,院落由旱厕、篱笆墙、大门等组成。
新农村改造的亮点产业项目的建议 :
从事旅游服务业农业家庭建设方案
根据群众意愿及当地政府的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本次后续产业项目主要有:特色旅游服务项目(农家院)、集中养殖区、树木育苗基地。搬迁群众可在原有生产的基础上,立足本地自然景观和生态条件,统一规划,从事特色旅游服务业(农家院)来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收入。
根据群众意愿,将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农户安置在公路沿线及广场附近。户均建设平房或二层楼房,面积不应低于120m’,配备餐厅1间、客房2间,以满足4人的入住需求,? 日总接待游客人数为200人。包括客厅、餐厅、卧室、客房和处方组成,设计为双排,生活空间和招待空间分离,平房或二层楼房、建筑面积一般不应小于120m2,风格设计采用本地民居特色。



民俗旅游村规划设计案思路:
有机蔬菜和本地土特产品和特色礼品市场
挖掘本村所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优势,打造自然风景的有机蔬菜市场,结合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本地特产优势,经营本地产品和加工产品,吸引消费者。同时可做成半成品,创造独特的品牌和产品,使消费者前来慕名采购。实现丰富附加产业,可以使全体村民农户参与,从不同的途径提供村民生活水平。
消费者可在自然风景市场或超市先自由选购产品,如本地生态蔬果等,然后在市场内设置的加工服务区进行加工,然后自行取货,消费者可在自己喜欢的用餐区享受美味的自然自然风景食品,用餐区可设在室内,也可设在室外自然边,是用餐和享受自然融合一体。
本项目可结合自然风景市场、自然风景餐饮街。
康体养生机构
特色藏医藏药康体养生区的康体疗养机构的服务对象不仅是本地更吸引其他区县的人群将眼光投向这里。疗养院是我国康体疗养机构重要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利用矿泉、山林、海滨、湖滨开办的疗养院居多,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疗养治病形式的疗养院已萎缩,目前改以休闲度假者居多。
特色康体养生区对外交通便利是其吸引外来就医人员的一大优势,因此与其结合,打造一流的康体疗养服务机构是非常有前景的。结合特色康体养生自然条件的优势,打造自然的生态精神疗养心理中心。辅以良好的康复环境,另外也应积极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为特色康体养生本区的就业打开一个新的市场。
结论
单靠有农户自发组织的小型家庭式的农家乐还不足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服务形式多样,因此为了提高旅游服务的档次,一定规模的中性或者大型旅游服务亮点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特色旅游项目的植入,可吸引人气,整体带动全村旅游发展,同时打造成为新农村改造的最大亮点。


(乡)村镇总体规划纲要的内容:
- 根据县(市)域规划,特别是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所提出的要求,确定乡(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 根据对乡(镇)本身发展优势、潜力与局限性的分析,评价其发展条件,明确长远发展目标;
- 根据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调整村庄布局的建议,原则确定村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 预测人口的规模与结构变化,重点是农业富余劳动力空间转移的速度、流向与城镇化水平;
- 提出各项基础设施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建议;
- 原则确定建设用地标准与主要用地指标,选择建设发展用地,提出镇区的规划范围和用地的大体布局。
(乡)村镇总体规划的内容:
- 对现在居民点与生产基地进行布局调整,明确各自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
- 确定各个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它们在村镇体系中的职能分工;
- ?确定乡(镇)域及规划范围内主要居民点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
人口发展规模的确定:用人口的自然增长加机械增长的方法计算出规划期未乡(镇)域的总人口。在计算人口的机械增长时,应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分别计算出从事一、二、三产业所需要的人口数,估算规划期内有可能进入和迁出规划范围的人口数,预测人口的空间分布。
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根据现状用地分析,土地资源总量以及建设发展的需要,按照《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结合人口的分布,确定各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用地规模和大致范围。
- 安排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电讯等基础设计,确定工程管网走向和技术选型等;
- 安排卫生院、学校、文化站、商店、农业生产服务中心等对全乡(镇)域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公共建筑;
- 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注:村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
镇区建设规划的内容:
- 在分析土地资源状况、建设用地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根据《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用地总量。再确定各项用地的构成比例和具体数量;
- 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居住、公共建筑、生产、公用工程、道路交通系统、仓储、绿地等建筑与设施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做到联系方便、分工明确,划清各项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
- 根据村镇总体规划提出的原则要求,对规划范围的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电讯、燃气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按照各专业标准规定,确定空中线路、地下管线的走向与布置,并进行综合协调;
- 确定旧镇区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 对中心地区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
- 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排水顺利,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 综合安排环保和防灾等方面的设施;
- ?编制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注:镇区近期建设规划要达到直接指导建设或工程设计的深度。建设项目应当落实到指定范围,有四角坐标、控制标高,示意图平面;道路或公用工程设施要标有控制点坐标、标高,并说明各项目的规划要求。近期建设项目较集中时,可以采用较大比例尺编制详细规划图。近期建设项目较分散时,可以将近期建设项目表示在建设规划图上,不另画图纸。村镇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宜与总体规划一致。村镇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三年至五年。
乡(镇)域现状分析图的内容:
- 乡(镇)域行政辖区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业、水利设施、工矿生产基地、仓储用地以及河湖水系、绿化等的分布;
- 行政区划,各居民点的位置及共用地范围和人口规模;
- 道路交通组织、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的管线、走向,以及客货车站、码头、水源、水厂、变电所、邮政所等的位置;
- 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规模及其服务范围;
- 防洪设施、环保设施的现状情况;
- 其他需要有现状分析图上表示的内容。
- 存在的问题。
镇区现状分析图的内容:
- 行政区和建成区界线,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
- 各类建筑的分布和质量分析;
- 道路走向、宽度,对外交通以及客货站、码头等的位置;
- 水厂、给排水系统,水源地位置及保护范围;
- 电力、电讯及其他基础设施;
- 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与规模;
- 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设施的位置、占地范围;
- 其他对建设规划影响的,需要在图纸上表示的内容。
I 业 绩
I
历史文化规划
风景名胜规划
居住区规划
住房建设规划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城市环保
城市文化规划
城市更新
城市商业规划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城市商务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