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建设规划
住房建设规划 housingprogrammes
制定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一是要以国家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以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为依据,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二是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发展面向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各类保障性住房;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三是要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相衔接
住房建设规划的组成内容:
由规划文本、图册与附件组成。规划文本应包括总则、住房发展目标、住房用地供应目标与空间布局、住房政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内容。附件应包括规划说明、研究报告与基础资料。具体包括:
- 总则,包括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现状情况及发展趋势、编制重点、基本依据、规划期限等;
- 住房建设背景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及宏观政策形势分析、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动态分析以及全国住宅产业发展状况分析等;
- 本地住宅产业现状分析,包括住宅市场现状分析、住房保障现状分析、旧城和棚户区改造现状分析、居住用地储备现状分析等,包括住房建筑面积总量、结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住房自住、出租、闲置的面积和比例;直管公房的面积和出租情况;城镇住房困难户的住房情况;近年住房供应、销售、空置的总量、套型结构和空间分布情况;
- 本地住房需求分析,包括住房需求总量分析、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需求分析、限价住房需求分析、经济适用住房需求分析、公共租赁住房需求分析、廉租住房需求分析;
- 本地住房建设目标,包括明确住房建设总体目标、住房建设分类目标(五类产品)、住房建设区域分布、住房建设年度安排、住房建设标准等;
- 住房建设规划的规模与总体结构;
- 空间布局,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及别墅等其他商品住房的各类居住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各类住房套型结构控制的要求和落实原则,近期新审批居住用地的总体安排,确定各类居住用地基础设施配套的布局和环境整治措施;
- 住房建设规划的相关标准;
- 政策机制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将规划期内住房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分年度的建设计划上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上,做好规划的时序安排,并重点明确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总量、比重、土地供应计划、项目的区位、用地面积、套型控制要求和建设进度安排。制定合理的住房用地的经济政策;明确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方式和资金的筹措机制;提出住宅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督管理措施和政策保障措施。
住房建设规划中的调查研究
住房建设规划调查的内容:
- 各类住房建设现状的调查
- 消费者市场的调查
- 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调查
- 市场发展态势的调查
- 城市土地利用的调查
- 城市化水平的调查
- 区域环境的调查
- 相关规划及政府法规政策环境调查
住房建设规划调查的方法
- 现场踏勘调查或观察调查
- 问卷调查
- 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 文献资料的运用
- 访问调查
住房建设规划的调查程序
- 确定调查目的
- 收集信息资料
- 初步调查
- 调查表格及问卷的设计
- 现场调查
- 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
- 撰写和提交调查报告
住房建设规划的分析方法
- 定性分析
- 统计分析
-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 空间模型分析
沙里宁和有机疏散论
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提出了有机疏散论。他的理论是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沙里宁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机体,它的内部秩序实际上是和有生命的机体内部秩序相一致的,要按照有机体的功能要求,把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远离中心的地域。
有机疏散论认为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城市中心,轻工业也应该疏散出去。当然,许多事业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设置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城市中心地区由于工业外迁而空出的大面积用地,应该用来增加绿地,而且也可以供必须在城市中心地区工作的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商业人员居住,让他们就近享受家庭生活。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许多家庭疏散到新区去,将得到更适合的居住环境。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也就会降低。
历史文化规划
(乡)村镇规划
居住区规划
住房建设规划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城市环保
城市文化规划
城市更新
城市商业规划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城市商务规划
旅游规划 |
|